家有自闭症女儿:伴飞,慢飞
望着十九岁婷婷玉立的女儿,当她不开口,情绪稳定的当下,任谁都要夸她是个标准“正妹”。可是当她一发起飙来,在地上翻滚尖叫,反常举止如同三岁不到的幼童抓狂模样,自残加上重复念念有词的当下,周遭的人常被吓得退避三舍,“怪咖”之名也不胫而走。
我一直以为长大了,她会好起来,许多人都这么说的,这些好意的安慰,或是无知,经过十几年的观察和等待,现在我已经十分确定,这自闭症的障碍将伴随她一辈子,而疗育的时间也将拉长到无期限...
在女儿三岁时候,隐约觉得不对劲,发现她的语言一直处在鹦鹉式仿说,掂着脚尖走路转圈圈不厌倦,抱她的感受上存在一种说不上来的疏离空洞,得不到彼此紧实的肢体语言回馈。
就医证实是自闭症时,我们夫妻俩在诊间询问医师:“得这病能结婚?吗“医师笑着回说:“你们想的可真远?”日子一晃!天真的稚女如今已长成青春美少女,不时学着偶像剧的情节和对白,对喜欢的异性老师会情不自禁的无预警公开上去“熊抱”,吓得老师皮皮剉,不知如何以对?
面对成年后呈现出许多无解,检视一路教养自闭女儿过程的点滴,在懊悔和庆幸的过于不及之间摆荡,该如何调整让亲子间关系更和睦,孩子的情绪更稳定更自信。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我认为一味栽培,训练拥有特殊才艺和学历,都不如在涓涓细流的日子中,教导孩子学会做家事,照顾接纳自己,与家人恬淡过生活重要。
回想确定女儿自闭症后,积极着手安排孩子的早疗课程,却在这时也诊断出自己罹患乳癌,双重的压力让我深恐等不及孩子长大,立刻慈母化身严师和运动教练,一边治疗一边接送女儿上幼稚园,唯恐教养时间不够了,关起门来专心教育自闭症的孩子,无力的手打断了好几枝尺,她手心上泛红的痕常沾着我化疗溢出的呕吐物,只要体力可以,我坚持陪她练习脚踏车,游泳。
亲自教授女儿学习的经验直到小学结束,让我们都蒙上坐在书桌前的阴影,因为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心,提早造成她压力和困扰,其实“易子而教“和时间的累积,才是长期学习王道,何需事必躬亲?这惨痛的记忆,让女儿直到如今不上我的“家教课”,我也痛改前非,宁可让她到外面和别人有学习的经验,效果反而更好。
而长期生活常规的养成更胜过短期的课业要求,女儿因为建立阅读习惯,骑脚踏车运动,让她至今仍受惠,可自行上网,阅报,去书店翻看杂志,充实休闲生活。而在饮食上养成不挑食,洁牙的习惯,和医师建立长期关系很重要,像最近女儿急需开刀拔除未长出却横生的两颗智齿,因为是在熟悉的诊所和医师操刀下,让她有安全感。没有动上全身麻醉,在耐心的引导和配合下顺利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从女儿在幼稚园阶段,参加政大小小雨人社团;进入小学到国中阶段继续参加台大星雨社团,长期和这些念大学的哥姊接触相处,增强人际网络互动,也弥补在学校得不到同侪认可,开不了口的障碍,每每看见自闭的女儿竟然可以和哥姊们侃侃而谈,不得不赞叹原来真实的接纳和环境可以创造奇迹。
不要孤单飞翔,找寻同质性的团体一起安排学习,有太多互动的模式,是家庭无法营造的氛围。我家就和另一个唐氏症孩子的家长,同购社区住宅,分担接送的问题,成为互助者。
今年女儿从高职特教毕业,平时因为有参与机构或教会活动,纵然离开校园也不孤单。就像她参加身心障碍者的剧团排演,站上舞台与其他角色配合肢体,对白,训练记忆力,胆识,她不必是最佳女主角,最近这次扮演“蓝天使”的角色让她过足明星的瘾,广邀平日有接触的粉丝团来捧场,给予掌声和鼓励。
#p#分页标题#e#养育特殊孩子是一场漫长的战役,当以爱为子弹来制造双赢,父母常要提醒自己先照顾好自己,才能陪孩子更久。这些孩子的成长虽慢,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每一次的挫败都是长能力的机会,放手吧!在这趟属孩子自己的旅程中,慢飞,仍有抵达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