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参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可提升训练效果
一、父母共同参与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效果
对于普通孩子来说言语模仿是重要的语言习得方式之一,语言模仿和语言创造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可共同促进儿童语言的学习。然而自闭症儿童的大量模仿却并没有促进其语言发展,为什么呢?
经观察,和普通儿童依赖信息分析处理的学习方式不同,自闭症儿童的“模仿”采用的是一种完形的或整体的策略,即采用回声,重复等策略进行言语的学习。虽然自闭症儿童能很快地学会一些词语、短语或句子,但这些大部分是当作未加分析和理解的字符串在一起使用的。由此导致了自闭症儿童难以理解成人说话的意思,并且他们的这些语言却很少在言语交流过程中得到修正反馈,违反了语言的发展是语言和环境不断交换的过程原则。使得他们的言语运用呈现出了呆板、狭窄、流畅性差等特点,频频出现“鹦鹉学舌”的现象。
模仿也是一种学习的基础和手段,无论是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还是训练他们的行为,在自闭症儿童进行模仿学习的同时,父母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纠正,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言语表达。
根据自闭症孩子模仿的习惯,父母在共同训练时,一个人在孩子的前面,要求孩子和你对视交流,另外一个和孩子站在一起,也就是扮演孩子的身份给孩子做示范。在孩子不会回答时、不会做或做错的时候,给予正确的模仿。
例如:当母亲问孩子:“你几岁了?”孩子就会反问:“你几岁了?”这时父亲就可以用孩子的身份回答:“我六岁了”,并让孩子和他一起回答,几次以后再问孩子他就知道自己回答“六岁”,尽管这时候他可能还不知道六岁是什么意思,但随着强化训练,慢慢地谁再问孩子这个问题时,他就知道如何回答了。这样不断地增加训练的内容,不断地改变训练时的环境,不断地给予反馈,才能较快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的积累和进一步的发展。
二、父母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对代词的理解
国外有研究者指出,代词混用现象是自闭症儿童独有的语言发展障碍。Bartaxe(1977)曾对自向型自闭症儿童进行了研究,发现不能区分新旧信息导致错误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是自闭症儿童所存在的语言运用问题主要表现之一。陶德清( 2005)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语用发展方面的最特别的异常是经常出现第一人称代词“我”与第二人称代词“你”以及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和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混用现象。代词混用主要是由于自闭症儿童不能正确分辨对话中的各种角色及其功能,不能正确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不了解社会
生活中会话的规则等。自闭症儿童的语用异常是经常出现人称代词的混用现象,反复、固执地使用某个代词,而不考虑语境和语法关系。
根据自闭症孩子语言发展的特点,鹦鹉学舌、常用错代词“你”,“我”等特点,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一定要使用简短清晰的指令,并结合一定的场景进行代词的表达训练。
例如,当父母都在场时,指着爸爸可以问孩子。此时首先叫孩子的名字,等孩子注意时开始进行提问。“他是谁?”能说出“爸爸”的可以进一步强化“他是爸爸”;或运用正强化手段,拿着孩子喜欢的玩具或者糖果,让孩子进行表达,“我要玩具或者糖果”等等,这些在日常生活和一些场景中进行不断的强化,使孩子由当初的机械重复,逐渐过渡到初步理解。妈妈首先叫孩子的名字引起孩子的注意,使孩子知道这个名字是自己。当孩子感兴趣或有强烈的需要时,促使孩子用简短清晰的句子来回答,同时又听懂了妈妈简短的话。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孩子回答问题,对语言刺激产生回应,逐渐提高其对代词的正确运用能力。
总之,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过程。家庭是自闭症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训练要让自闭症孩子接受多方面语言刺激,多创造交往的机会,多带他外出,多与同伴交往,训练他独立表达自己的意愿。为自闭症儿童提共适当的环境,并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我们相信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表达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