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完善自闭症社会救助机制
自闭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儿童自闭症常见的病因包括遗传、脑器质性病变、社会心理因素等。由于儿童孤独症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也没有完全治愈的病例。现在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百度搜索的一项最新数据表明,我国自闭症患者保守估计已过百万,男性患自闭症的比率比女性高三至四倍,但女性发病时病征较男性严重。如何对待这一特殊人群,已成为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社会问题。
在记者走访的两所泉州自闭症学校里,看到陪护或者接送的大都是自闭儿妈妈。这说明,当没有足够的社会力量来关怀自闭症患者的时候,家庭便是他们的全部依靠,而自闭症患者妈妈在其中承担着最重要的角色,但她们一旦选择坚守和付出,却往往要放弃工作、放弃所有业余生活,全身心照顾。
现实情况是,我国自闭症患者的生存境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妈妈缘于母性情感的人性高度,而现代社会文明发达的趋势却要求有更加完善的社会救助机制来解决公共社会问题。
泉州“太阳雨”自闭症学校校长林丽萍7月刚从美国考察回来。据她介绍,美国堪萨斯州设有专门的社会福利保障基金,每月给予每个自闭症患者拨款救助,提供从其出生到晚年的公益养护。而在我国,目前只有在部分发达城市有专门机构养护这些孩子。
关爱自闭症患者,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