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青菜
学期过了一个多月,忽然觉得这个月孩子们的表现有了明显的不同,无论是透过与老师的互动,同伴与同伴之间,孩子们似乎用一种他们之间可以平衡的方式在进行互动,有时候,忽然间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一种特别的能力出来,但是这个能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将这些训练视为每天固定练习,也就是常态性的活动,所以孩子们在我们这一年半载的「操练」之下,无形之中就发展出一些能力了,有些家长问老师是怎么训练的,其实,我们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着痕迹的练习养成了许多习惯。
永康的气喘和过敏体质,其实在学校里,「折磨」老师不少,尤其孩子的体型发展比一班孩子高大和成熟,两位老师的体力负荷成为最严峻的考验,从前几年一位四岁三十七公斤的孩子进班后,随之永康的进班,我的脊椎和手臂的伤害就一直没好过;一次,在中医师的诊所针灸,我问医师:「吴医师,你看我的手臂什么时候会好?」医师指指同来针灸的「三十七公斤」,并回答我:「他毕业了,你的手就好了。」但随着一届「三十七公斤」毕业后,又进了一个「三十五公斤」,接着二十六公斤的孩子也渐渐长大,我的脊椎和手臂似乎这些年来就过。
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在班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从「去奶蛋」的饮食,我[们必须「排除众议」、「下定决心」、「不怕麻烦」的坚持几年,调整孩子的体质;接着和父母沟通,其中许多父母认为「奶蛋」是唯一的钙质摄取管道的错误观念,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去解释与沟通;老师的坚持则必须配合另外一套饮食的理念,其中如何引发孩子愿意接受不同饮食的技巧,都在考验老师的坚忍信念和变化菜色的能力。
从孩子原不接受食用青菜,父母不配合的态度,到目前我们每天以地瓜、生莴苣、小黄瓜、紫高丽、甜菜根、红罗卜等食物,在孩子的饮食间做各种不同的变化,到今年,孩子已经习惯于一定要在老师的要求下吃完老师规定的蔬菜量后,才能吃一些学校准备像是「水饺」、「烧卖」、「包子」…..等食物。为了孩子的饮食,我们愿意花更多的金钱和时间为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毕竟,这对孩子来说,「健康」是一辈子的资产,如果孩子的饮食不均衡,随之而来引起的身体疾病和过敏体质只有越来越严重。
从数年前,为了孩子们买了一把大剪刀,就是为了能将孩子们的青菜剪断,从最初期的磨成泥状家在汤中、在米饭中,后来家在地瓜泥中,到后来可以用海苔卷起来包着吃,或特别煮成干面,尤其永康的习惯是必须要在吃蔬菜的时候加上一小块梅子肉,很多策略的交错影用让我们帮助孩子奠定了均衡饮食的习惯,剩下来的,就要家中落实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不吃青菜的孩子,真的问题非常多,除了学习的不专注外,也会产生便秘、过动、咀嚼功能不佳等,就由吃青菜的习惯,当然考验老师在烹调的多变技巧外,也要考虑如何让孩子愿意主动食用,今年总算有了成果,孩子的排便情况获得改善,也已经习惯于将碗内的青菜吃完,甚而会用筷子吃完碗内的青菜,看到孩子因为在饮食上养成的良好习惯导致身体状况的好转,孩子生病请假的状况减少了,有会主动在老师提供青菜时,决定两个人比赛,看谁吃得「漂亮」,看谁能把碗内的青菜先吃完。
有的时候,为了引发孩子吃青菜的动机,我们在班级中进行「挑青菜」的活动,除了「挑菜」、「洗菜」、「烫菜」、「盛菜」、「夹菜」、「吃菜」,透过各种交错的活动让孩子们对「吃青菜」的活动会具有吸引的效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尉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对于老师的要求和活动设计,有参与和自我完成的动机,这个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对孩子来说是具有不同的意义。
「吃青菜」的完成,对班级中每一个孩子已经是「当然」的事,孩子们已经知道,没有吃完青菜就没有饼干,就没有烧卖,也没有面包;为孩子的饮食缔造另一个里程碑,似乎是我们在班级中最感骄傲与欣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