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身患孤独症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欢度六一
爱心园特殊儿童训练中心的老师为这些孤独症孩子献上舞蹈。(记者赵鹏飞 刘新华 实习记者崔志坚)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葛文君 吴杨 通讯员何临江) “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当娜娜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一旁的妈妈眼里噙满了泪水。她上前搂住女儿,深深地在她脸蛋上吻了一下。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女儿的爱是多么重要。
6月1日10点,鲤鱼山路的新市区爱心园特殊儿童训练中心里热闹非凡。在这里,一群身患孤独症的孩子,过着欢乐的六一儿童节。
屋顶悬挂着各种彩带和气球。小朋友们三三两两地站在老师中间,等待化装。
“小朋友们,今天是什么日子?” “六一儿童节。”“高不高兴?”“高——兴——”
5岁的“小胖墩”今天表演的节目是T台秀,早早过来的他已经完成了化装,眉心里的一处红点,映衬着他更加可爱。他对着镜子一会儿皱眉,一会儿眨眼。不时的还对着妈妈,比划着嘴唇。意思是,涂口红的时候,老师就是这样上下描的。显然,他很喜欢自己的妆容。
11岁的贝贝则脚蹬单排滑轮,在训练室里来回穿梭。贝贝的爸爸龚先生则紧跟在儿子后面,担心他会撞到别人。
两个多月前,记者见到龚先生时,他满面愁容,甚至没有一丝笑容。那时的他,正在为儿子的未来感到担忧。然而此时,他紧锁的眉头打开了。他笑着对记者说:“今天儿子很开心。”
而圆圆的到来,也让更多的家长看到了希望。7岁的圆圆曾经是一名孤独症儿童,经过三年的训练。如今,她已经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80平方米的教室,成为了小朋友们表演的舞台。在两个多小时里,小朋友们分别表演了舞蹈、走秀、唱歌、讲故事等节目。爱心园每一个小朋友都至少表演了一个节目。虽然在表演节目时,需要老师在前方指导,需要家长在旁边辅助。然而这丝毫不能减少这里的快乐气氛。
所有的烦恼和忧愁,似乎在这一天停止,节日带给他们更多地快乐与温暖。
10岁的雨人
5月30日清晨,有一丝凉意。虽然是周末,可是61岁的高宝琴没有睡懒觉,她仍然像平常一样早起。10岁的欢欢感受到了外婆的某些情绪,也起了个大早。
高宝琴拿出衣柜中一件浅蓝色的T恤,给欢欢换上。她说,那种蓝就像天空的颜色,宁静、悠远。今天,她要和爱人一起陪着欢欢过六一儿童节。
欢欢是名孤独症儿童。
由于儿女工作繁忙,照顾欢欢成为高宝琴老两口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
高宝琴每天往返于训练中心和家之间。当医生告诉她,孤独症儿童的最佳治疗时间是2~6岁。如果错过这段时间,他们的很多行为问题则很难矫正。也就是说,欢欢很可能永远都是有语言发育迟缓、刻板行为和社交障碍的“孩子”。这不禁让高宝琴内心充满担忧。
其实,临近六一高宝琴的心里就一直打鼓。因为每次带欢欢外出,她总要悬着一颗心。对于周围的环境,欢欢没有太多的认知。冒失乱闯,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甚至是大吼大叫。
每当这个时候,人们总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外孙,甚至还有人嘀咕“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逐渐的高宝琴减少了外出,她害怕人群中投射来的目光,会伤害到欢欢。
欢欢虽然根本不理解“儿童节”的意义。高宝琴还是决定带着欢欢出去玩,过一次属于他的节日。
公园里各种游乐设施没有引起欢欢的兴趣。当他看到眼前的河水时,他抓住河边的护栏,定定地望着在河水中游弋的红色金鱼。随着眼前不断跳动的喷泉,欢欢也开始使劲拍手,脚下也踏着舞步。“啪、啪”……
“记得去年六一,我和他外公带着欢欢到公园去玩。结果还没有呆到半个小时,欢欢就开始哭闹,哼哼唧唧地要回家。”可是这次,高宝琴感觉到了欢欢的变化。“每天的训练,多少使他的情绪得到控制,现在跟别人说话时,也能和人对视。更能够按照你的指令,去做很多事情。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中午时分,欢欢一家结束游玩。他们顺着河边,走出了公园。出门前,高宝琴回头望了一眼潺潺的流水。“其实比起同情,他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和理解。我只希望大家能以更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对待这些孩子,命运对这个孩子不公,但生命是平等的。”(人物均为化名)
心中有梦
他充满阳光
6月1日早上刚过九点,15岁的梁孟胜匆匆扒了几口饭,冲出了家门。出门前,没忘把桌子上放着的30元钱,塞进裤兜里。这是前一天晚上,妈妈为了让梁孟胜过好最后一个儿童节,特意留给他的。爸爸妈妈忙着打工挣钱,今天没空陪他过六一。
从有记忆开始,爸爸妈妈只陪他在家度过一次六一。
初夏的清晨有些凉意,梁孟胜低着头走着,阳光照在他的背上,暖暖的。他身上带着卡通图案的灰色短袖T恤有一个小拇指盖大小的破洞,他把双手插进裤兜里,手心里紧紧攥着那30元钱。
因为心情好,一个小石子被他穿着黑布鞋的脚,踢出老远。
和他一样开心的,还有一个叫星星(化名)的14岁男孩。
星星和梁孟胜是同班同学,也是最要好的朋友。星星的父母从内地来新疆也有多年,如今做点小买卖。
两人除了逛公园和购物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安排。
特殊“安排”
15时30分,按照约定,两人来到仓房沟路上的一所重点中学门口。
“叔叔,我们是来报名的,能让我们进去吗?”梁孟胜用手背擦了擦脸上的汗轻声问门卫。
“你们带证书了吗?”门卫一脸严肃。“要连续四年三好学生的证书,全国或者自治区级奥数、英语类考试的获奖证书。”
“我才从别的学校转到现在学校两年,哪里来得连续四年的三好证书啊?”星星低着头嘟囔着。
进不了学校大门,两个孩子靠在大理石校门旁一言不发。
“不是不让你们进,是学校有规定。你们再看看别的学校吧。”门卫劝导两个孩子。
商量之后,他们决定再去另外两所非重点中学看看。
梁孟胜告诉记者,他现在所在的小学“连一个像样的微机室都没有”。他想进入重点中学,因为“普通中学设施条件不好”。
一个小时后,梁孟胜和星星来到了另一所普通中学,却被告知,该校的入校考试可能安排在8月底。
半小时后,孩子们来到第三所中学。这是一所扩建中的非重点中学。刚到校门口,两个公告栏便吸引了孩子的目光。
“看,这个学校有微机室和实验室呢。”星星指着公告栏里介绍学校的图片兴奋地喊道。“学校建好以后还有塑胶跑道和篮球馆呢!”梁孟胜指着另一栏的图片喊。
门卫告诉他们报名工作还没开始,给了他们个电话号码,让他们6月底再打电话。梁孟胜接过记着电话号码的纸条,认真折好放进口袋。
梁孟胜说,其实上周他们就已经到一个重点中学去了,那个学校的门卫“压根就没搭理他们”。
他的心愿
就在梁孟胜和星星准备离开时,梁孟胜突然冲向马路:“爸爸,我在这里!”
红绿灯前,一辆五十铃货车停住了,坐在驾驶室里的男子朝他挥挥手,示意他退到路边。不大一会,一个穿着红色短袖T恤,皮肤晒得发红的男子站在梁孟胜的身旁。
得知儿子报名受阻后,他笑着摇摇头,操着一口川音普通话安慰儿子:“不行就算了噻,再看看别的学校呗。”
看着儿子满脸沮丧的样子,梁父一脸愧疚。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五天没看见儿子了,之前因为出了趟远门拉货,就一直没在家,上午才刚刚回来。自己和妻子平时工作都很忙,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好好陪过儿子,眼看着就要小学毕业了,就连这最后一个儿童节,都没能陪孩子,心里很是内疚。
“他要上哪所学校我们都支持,只对他有一点要求,就是不要再过我们这样的生活。”梁孟胜的爸爸说。
至于最终要报考哪所中学,梁孟胜有了自己的打算,他要考那所“有微机室、实验室、塑胶跑道和篮球馆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