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闭症到社会人,如何实现生活化的转变?
自闭症,作为一种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和行为异常又终生无法治愈的精神疾病,很多患儿家长都渴望孩子能够通过社会交往,融入社会,被社会接纳和包容,然而现实却总是残酷而无奈的。那么,如何让自闭儿完成从自我封闭到社会人的转变,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训练,实现质的转变,融入社会呢?家长需要如何做?
自闭症孩子区别于普通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社会性的的缺失,导致自闭症孩子学习和发展困难。因此,“康复”、“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会和普通孩子一起玩”成为众多自闭症患儿父母所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但是,经过了那么多的康复训练和与正常孩子的交流沟通后,很多父母依然半途而废,失望而归。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在生活中训练、在训练中生活”的社会性教育,从而无法使孩子回归人之本性的进化。
那么,社会性到底在哪里呢?其实,社会性就在孩子的生活实践中,这就是自闭症孩子社会性教育的“秘诀”。
正是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经过做事锻炼的孩子,比较起其他孩子,更早地具有了“当家”的社会性水平。
一个正常人的社会性生长,尚且需要在扎根于生活实践中,那么,对于有社会性发展障碍的自闭症孩子来说,要填补他们在社会性发展上的巨大缺陷,这就需要给他们更多生活实践的机会。
为什么在生活中做事,会有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因为,生活中到处是社会性教育的机会,生活中,到处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会功能。
比如,可以在家里拖地、收拾屋子、洗衣服,即在生活中训练,在训练中生活,让孩子拥有体验自己做事的能力,无论做的好与坏,都是一种在自然家庭环境中的教育和锻炼。除了在康复机构的强化训练外,在家中和自然环境中,在做事的过程中,孩子理解了事情的过程和所能达到的结果,并且能够解决问题,在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是在让孩子理解人与人的关系,同时也是在促进他们向社会人的转化。
这种转化,是一种由于量的积累,最后引起的质的提升。从自闭症到社会人的转化,就像丑小鸭变成白天鹅那样精彩,那样深刻。
从自闭症到社会人,转化起源于生活实践,转化依托于智力开发,在生活自然环境里,给孩子提供爱的养心环境,让孩子在应用中去弄明白,在明白中去应用,在重复中去理解,在理解中去拓展,在拓展中去创新,在创新中去独立。让孩子在生活化快乐游戏中不知不觉和他人互动,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孩子体验生活的真谛,自然地引导孩子使之最终回归社会。这就是答案。
“爱和自然”提倡每一个自闭症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拒绝用统一“标尺”评判和衡量孩子,从而忽视孩子的个性化差异。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在生活化自然情境中去感受和学习,在生活中实践,最终实现生活化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