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教学法是由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精神科学系的一个专门研究、支援和推行孤独症儿童教育的部门在20世纪70年代制定的“孤独症与沟通障碍儿童的治疗与教育计划”中提出来的,这个教育计划简写为TEACCH(参见第四章)o它是以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自立为目标,综合诊断、评量、早期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发展出的一套教...
2011-07-23
孤独症的快乐疗法》提供给这些家庭一个真实成功的案例,家长们可以学习和尝试斌斌爷爷的方法,使这些孩子能尽早康复,家长们也可以从斌斌的故事中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2011-07-22
本书以孤独症作为心理发育障碍这一类疾病的代表和主线,分为认识篇和干预篇,将有关疾病的病因研究、症状表现、诊断归为上篇,药物及各种康复干预措施、手段、家庭和社区作用及社会支持系统归为下篇。
2011-07-22
孤独症"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于1943年提出并确定下来的。但孤独症的现象则是在其概念被确定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可以说孤独症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却有很短的历史。即孤独症这种疾病的发生与现代社会的环境没有直接的联系。
2011-07-22
目前还没有能根本治愈孤独症的方法。但是,通过强化干预,许多孩子都会取得巨大的进步 – 当然,这要看孩子的个体发展水平如何,以及接受的是什么样的干预。孤独症是一种终生障碍(disability),而且很多患者通常在整个一生当中都需要某种程度的支持。孤独症是个普系障碍,它对每个个体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都不一样,所以在孩子很小的...
2011-07-22
在广州,患有孤独症的幼儿保守估计也已有1.5万。从孤独症最初被发现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当时统计的发病率只有万分之二左右。但是近二十年来,这个数据在流行病学的统计上一路狂飙,竟然达到了1/100,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广泛注意
2011-07-22
是当孩子被怀疑是自闭症的时候,家长不愿或不敢接受,有一对家长,他们的孩子五岁了,家人根本不承认孩子患有自闭症。
2011-07-22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行为治疗包括对孤独症患者的教育、治疗和管理被有效的使用。它可以减少困难行为,提高社交、沟通和认知技能。
2011-07-22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特征。(两岁前)
2011-07-22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与孤独症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中,人们所了解的孤独症都是惊人相似的统一:不善言辞、交流和语言障碍、只进行重复刻板的行为以及只对有限的活动感兴趣。这些都是经典孤独症的明显病征。
2011-07-21
约1/3的孤独症儿童原先说话伶俐,表达能力强,但至2岁后这方面能力逐渐丧失,甚至完全不会讲话,即使会讲话,言语表达缺乏灵活性。
2011-07-21
视觉飘移,不与人对视是孤独症孩子的特征之一。怎样在训练中提高孩子的视觉呢?下面我以配对这个训练项目谈谈如何提高孩子的视觉。
2011-07-21
自闭孩子会脾气暴躁、恐慌都是难免的。又,这些现象若不减轻,想要让孩子工作是不可能的。
2011-07-21
可能自闭儿“回声型”的说话方式可能受到某种程度或某区域的脑功能失调的影响所造成,也可能因为母亲心急听不到小孩立即的回应,而不自觉为孩子重复说一、二遍而更加明显。同时,知道自闭儿重复说时,母亲只是为他能多说话而高兴,较少出口及时去中断其重复说的情形。
2011-07-21
因为自闭症是一种症候群,语言行动的障碍也会呈现各种状态。他们的情况似乎有极大的个人差异。例如:不会说话或是话题极受限制。虽然能理解话语,但对特别的抽象语之理解则极为困难。有实时就应声,也有迟缓的应声。
2011-07-21
在DSMIV出版之前,孤独症是定义最细致、最清晰的病症。孤独症症状须在三岁之前爆发,包括明确无误的重大语言缺陷、社会关系能力缺乏以及对极少数固定行为的全神贯注,三者缺一不可。
2011-07-21
儿童自闭症和复杂的脑部障碍有关,主要症状表现为不与人交往,沟通语言能力低,兴趣狭窄,个性封闭固执,运动协调能力低。目前对自闭症儿童最佳的治疗方式是干预并持续进行康复训练,而且越早越好。”
2011-07-21
让自闭症孩子配合你的训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训练上。对于他们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我们不会花很多的心思来配合你。那么怎么样才能训练和培养孩子的配合能力呢?
2011-07-20
据了解,大部分自闭症孩子,可能要接受数年甚至十多年的训练,而最终的成效,谁也无法预料。到目前为止,孤独症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和遗传因素有关,一般第一胎且是男婴的几率较高,发病率在4%左右,男性出现的比例是女性的三四倍。
2011-07-20
这些活动都是针对智障、自闭症人士开展的国际性运动训练和比赛,即锻炼了他们的自身协调能力也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让自闭症孩子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
201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