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本方法治疗轻度小儿智力障碍,30天显效率为83%。治疗小儿自闭症和小儿智力障碍,从2006年3月立项到2009年3月,刚好3年时间,虽说从显效率上自己还很不满意,但也必定有70-80%的治疗病例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这是我立此课题以来最渴望、最高兴的事情。它又一次使我体会到了成就感。为了千万个家庭幸福,争取半年内...
2011-07-06
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都非常高,但他们没法准确用语言表达。幸而其形体、脸色、精神状态,会出现一些预警信号。我就总结了十个常见信号,希望帮助家长们尽早发现孩子的异常征象,及时带他们到医院检查。
2011-07-06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及研究促成了孤独症成因新假设—— “碎镜假说”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孤独症诊断和治疗等干预措施的发展。
2011-07-06
孤独症:无名指长的人爱得多动症和孤独症。
2011-07-05
家庭/家长的问题 孤独症,非典型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基本常识
2011-07-04
多动症虽然是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种疾病,但是通常只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才患有此病,家长千万不能把自己孩子的活泼好动的情况随便视为多动症,要知道,大部分的孩子还是健康的。
2011-07-04
究竟从多大开始,人类有能力从不同的语音语调中辨别不同情感?英国最新研究显示,3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对含有不同情感的声音做出不同反应。
2011-07-03
黑龙江日报7月1日讯 为全面提高我省人口素质,30日,省人口计生委、省人口早期教育协会联合开展“高危自闭症婴幼儿”早期筛查活动。
2011-07-02
于康复训练的效果,每一季参加活动的孤独症患儿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有的患儿进步甚至特别明显,但是海豚训练本身只是辅助训练,不能对此抱有过高的期待,家长对孤独症正确的认识、积极的心态、持之以恒的科学的矫正训练非常重要。
2011-07-02
在我的世界里,我是不抗拒压力的,我把压力看作动力,把克服困难的过程看作完善自己的过程。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抱有我这样的态度的人不少吧,至少化压力为动力是常见的口号。在这样的思维下,主流社会的管理者是乐于见到压力的,有时甚至会人为地设置一些压力,并名之为鞭策。...
2011-07-01
吮吸指甲是婴儿期常见的现象,宝宝2岁左右会随年龄的增长消失,如果没有消失就是不良行为,其实是宝宝内心孤独的一种表现。
2011-07-01
日新月异的成像技术不断推动孤独症脑结构性研究向前发展。尽管研究存在争议,但是患者大脑灰质体积增加和白质体积减小等研究成果支持和发展了早期患者脑容积异常增大的事实,进而形成了有关孤独症患者大脑关联不足和关联过度的理论假说。
2011-06-30
自闭症是一种发展障碍,会削弱人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自闭症男孩的发症数量超过女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11-06-30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患病率为1/15o,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其病因与遗传因素有关。
2011-06-30
眼和眼的对视,是孩子发育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发现叫孩子的名字,他不理睬你,也不和你交流,这时要警惕孤独症。孤独症孩子的智能不一定落后,甚至完全正常,但就是交往方面存在非常严重的缺陷。
2011-06-28
据2011年最新医学报道显示,现在的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语言障碍,2.社会性交往障碍,3.兴趣、行为的异常,为此我们特意请到了武汉启明儿童之家特殊教育机构的王老师帮我们讲解这三个方面,以助广大读者对此有更清晰的了解。
2011-06-24
家长认为存在的问题: 1.四肢僵硬,手脚不灵活 2.有发音的意识,没有语言 3.特喜欢视觉刺激的东西,喜欢认字和卡片,沉醉其中 4.对特定的声音有反应,低音没有反应 5.好动,注意力不够
2011-06-24
自闭症在发达国家已经被大多数的人认识、了解和接受,而在我国由于起步晚、发展慢,很多家长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自闭症的事实。或者认为我只要把他送到训练机构训练几个月就好了。那么家庭训练应如何开始?
2011-06-24
儿童自闭症,又被称为儿童孤独症,它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自闭症通常在三岁以前起病,迄今为止,自闭症的病因尚未明了,但已有研究发现:儿童自闭症是与基因遗传高度相关的有生物学基础的疾病。尽管目前我们尚无立竿见影的特效治疗方法,但对自闭症却并非无招可用,积极治疗仍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
2011-06-24
家庭训练是孩子日常训练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家长,我们或多或少都给孩子做过家庭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纵观我在给孩子做家庭训练中的问题,我认为重要的、急需改进和提高的有以下几点:
2011-06-24